钓上来一条只有10多厘米的怪鱼,渔民付先生抓起小鱼仔细研究,没注意被小鱼后背上尖锐的鱼鳍刺中了右手中指根部,刚开始付先生并没有在意,但紧接着他就感觉伤口处剧痛难忍,整个右手直到手腕都高高肿起。“这究竟是什么鱼,怎么毒性这么强,我父亲打了40多年的鱼,在青岛周边就没见过这种毒鱼。”昨天记者在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室见到从即墨赶来的付先生时,他指着手机里拍下的怪鱼照片气愤不已。急诊医生诊断后表示,因为无法确定付先生具体中的是什么鱼的毒素,目前他们只能针对付先生中毒的症状,帮助其排出毒素减轻疼痛,并消炎去肿。目前看付先生的情况比较稳定。
记者随后联系了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艾庆辉教授,通过付先生提供的照片分辨,艾庆辉教授称,这种怪鱼属于鲈形目鳚科,体形似鳗,背鳍长而有刺,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。鳚鱼个体较小,产量有限,经济价值并不大。鳚鱼背鳍有毒素,常出现在海边的礁石中,对海边游玩的游客,特别是孩子都有危险性。
申明:
1.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2.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、图片等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收集、转发网络资源。
3.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49071903@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进行处理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