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稍侧扁,呈长纺锤形。吻钝尖,口小;上颌后部圆,不达眼前缘下方;颏须达前鳃盖后缘垂线;上下颌齿绒毛状,锄骨与腭骨无齿。具1扁平鳃盖棘。鳞片小,头与体被栉鳞,腹鳍基部具一腋鳞,眼前及吻端无鳞;侧线完整,侧线鳞之侧线管分支;侧线鳞数33-36。背鳍两个,完全分离;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;尾鳍深*型。体背红褐色,体侧淡红色至白色,腹部呈白色;体侧有一条金黄色纵带,胸鳍后上方不具黑点。腹膜为暗色。各鳍在鱼体新鲜时,呈现鲜黄色。
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礁台、礁区或舄湖区干净的水域活动,小群数群栖活动。喜欢在礁区外缘的砂地或软泥地上觅食,以其颐须探索砂泥地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。
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-太平洋区, 西起红海,东到夏威夷、马贵斯及土木土群岛,北起琉球群岛,南至罗的豪岛。台湾省各地皆有,但多分布在南部海域。
渔业利用 渔期全年皆有,可利用流刺网、延绳钓等渔法捕获,肉味鲜美,适宜红烧或油煎。特殊之觅食行为,故常被水族馆做展示用。
申明:
1.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2.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、图片等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收集、转发网络资源。
3.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49071903@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进行处理,谢谢。